张昱主任医师
西苑医院 肾病科

基本资料

从业简历
张昱,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副主任。 出身于医学世家,家门四代业医,曾祖父张清连、曾外祖父乔太和均系前清秀才,著名中医,三祖父张超然,在冀鲁豫医术享有盛誉,大伯父张庆才、伯父张庆瑞均系当地名医,家族中现有从医人员20余人。深得家传及影响,酷爱中医,学生时代苦心求学,199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和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家黄启福教授,精研中医方药及其作用机理,颇得薪传。先后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急诊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进修学习。2008年1月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启动的“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博士后”人才培养工程,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理学专家、首都国医名师翁维良教授。 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倡导”突出加强中医特色,中西并重优势互补”的学术理念,博采众长,学以致用,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或现代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肾脏疾病,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蛋白尿或血尿、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熟练掌握肾穿刺技术和慢性肾脏病临床病理诊断及中西医治疗方法,重视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辨体质相结合,临床治疗与预防康复调养相结合,注重临床实效,重视治疗方案的规范化、个体化和安全合理用药。2002年11月受我国外交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遣赴阿曼国首都马斯喀特执行王室成员的医疗保健任务。 主要致力于中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及肾脏纤维化的科学研究,基于细胞自噬、凋亡、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抗肾脏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5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人。 现兼任北京保护健康协会肾脏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疗效评价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补肾活血法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专家、北京市海淀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著作(主编):《千古奇方—五子衍宗丸》(2015年)《肾炎肾衰的自我调养》(2010年)《肾脏病验方妙用》(2010年)《常见病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水肿》(2007年),《常见病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血尿》(2007年)《实用中医内科病证结合治疗》(2007年)(与史大卓教授合著)《疑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丛书—痛风》(2005年)《古今肾病名家验案全析》(2005年)《当代名医临床秘诀》(2004年),《延缓衰老妙方》(2001年),《老年病中医治疗学》(2000年)(与张问渠教授合著)主要学术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诱导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3):326-330“风入脏腑”病机理论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4):162-164张昱治疗肾脏病蛋白尿祛风十二法.北京中医药,2018,37(2):80-82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单病例随机对照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5-98从自噬机制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含药血清对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97-101张昱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中国医师杂志,2018,20(1):109-111IgA肾病中医药的实验研究.世界中医药杂志,2017,12(11):2842-2846黄芪治“肾”新论.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1):1612-1615中医药对足细胞保护机制研究进展.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8):1181-1184益气祛风通络饮对阿霉素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和对肾组织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世界中西结合杂志,2017,12(7):938-943Sinomenine Hydrochloride Attenuates Renal Fibrosis by Inhibiting Excessive Autophagy Induced by Adriamycin:A Experimental Study.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IF=1.74).Volume2017,Article ID6878795,6pagesIgA肾病黏膜免疫与从咽论治.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7):15-18张昱教授基于“虚-风-瘀-毒”复杂病机网络诊治IgA肾病的经验.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4):450-455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大鼠肾脏的保护及自噬水平的调控作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477-479蝉苏地黄汤对阿霉素大鼠肾脏纤维化及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57-61加味黄芪赤风汤含药学清对LPS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COIV、MMP-2及TIMP-2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5):592-596.加味黄芪赤风汤对小鼠系膜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7):941-944.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加味黄芪赤风汤抗肾脏纤维化机制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2):1503—1507他克莫司联合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6,19(28):3500-3505.肾脏病的中医舌诊研究进展.世界中医药杂志.2016,11(7):1374-1377.自噬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足细胞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16,13(9):84-87。浅谈真实世界研究及其在中医药临床科研中的应用.中医药导报.2016,22(17):11-16。古代医家水肿医案100例用药规律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2):1264-1266110例肾脏活检病理资料的总结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2(13):1435-1436黄芪治疗肾脏病机理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 10(22):155-157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SOD、MDA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 17(5):505—506转524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血清NO、ET-1和TGF-β1的影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5(10):852-854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瘀血舌与血清hs-CRP相关性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0):897-898转907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辨证分析.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600-602,621.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05(6):549-551张景岳治疗水肿的特点探析.北京中医药,2010,29(10):764-765蛋白尿肾脏毒性的发生机制研究概况.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5(5):454-456蛋白尿的足细胞损伤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08(17):266-26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血TGF-β1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08, 46(31):4-5护肾愈消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8例的临床观察.世界中医药,2008, 3(1):21-22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07, 4(35):105-106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5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7, 4(36):137-138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思路探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 23(7):1268-1269马兜铃酸肾病及其防治.中国药物警戒.2004,1(2):28-30。后基因组时代中医药研究方法新探.中华中医药学刊.2001,19(5):426-427近年来中国补剂处方研究的新动向.中医临床(日本), 2001,22(1):14-17
擅长领域
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蛋白尿血尿、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