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军主任医师
世纪坛医院 肿瘤内科

基本资料

从业简历
任军,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国内著名的肿瘤内科学家、肿瘤免疫治疗学家。肿瘤学博士生导师、免疫学博士生导师、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院长助理、肿瘤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常务副主任,肿瘤治疗性疫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肿瘤免疫治疗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在职教员(Faculty)。曾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首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杰出青年基金、“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首都特色重大课项目等30余项课题资助。《胃癌血清MG-Ag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研制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总后勤部“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00年获总后勤部“科技新星”;荣立解放军一等功;“首都劳动奖章”、“京城好医生”获得者。作为著名的临床肿瘤专家,主攻方向为肿瘤化疗、肿瘤内科综合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代表性的临床及科研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胃癌的血清学诊断及中国人群遗传性胃癌发病相关分子的特征研究(1991-2010年)。研究生期间在导师樊代明院士指导下,在国际上首创了适用于胃癌血清学诊断的免疫PCR新技术,使胃癌的血清学诊断率提高到70%以上,并确定了我国遗传性胃癌的筛选和诊断标准。(二)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创立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治疗模式,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开展精确化肿瘤免疫治疗的转化研究。率先提出肿瘤疫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模式,发现T淋巴细胞受体(TCR)的克隆多样性与疗效相关。对复发转移乳腺癌及年轻三阴性乳腺癌,提出针对乳腺癌不同脏器转移的分层治疗理念,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三)建立了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转化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利用肿瘤治疗性疫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Ad-CEA,Ad-HER2等系列肿瘤治疗性疫苗研发,建立肿瘤疫苗体内分布与分子显像,肿瘤疫苗免疫监测等技术平台。吸引企业投资,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疫苗研究中心。(四)建立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临床医学科学家的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了中美国际肿瘤研究创新合作模式,提出“临床医学科学家”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国际合作,加速我国临床肿瘤专业人才的培养,建成具有国际开放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及肿瘤治疗性疫苗国际医学转化研究中心。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26篇,其中SCI 70篇,培养博士生43名,硕士生29名。教育经历2002.03-2002.12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干细胞治疗);国家教育部公派“高等学校重点系主任\/实验室骨干出国研修计划”的高级访问学者1997.09-2000.06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消化系病) 博士1995.12-1997.04 (WHO)肿瘤中心、韩国汉城大学肿瘤所(肿瘤免疫学) 高级访问学者1991.08-1994.07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消化系病) 硕士1983.09-1989.07 第四军医大学六年制临床医疗系 学士工作经历1989.07-1998.12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09 破格晋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12-2001.05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2001.05-2003.08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主任2000.09 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09 晋升主任医师2003.08-2006.06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大内科(杰出人才引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主任2006.06-2012.05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内科 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10-至今 美国杜克(Duke)大学肿瘤中心 研究教授2012.06-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院长助理;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 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05-至今 肿瘤治疗性疫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主任2015.10-至今 肿瘤免疫治疗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主任
擅长领域
恶性肿瘤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三阴性及难治性乳腺癌治疗、肿瘤生物免疫与肿瘤疫苗治疗、恶性胸水、腹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