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坚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科

基本资料

从业简历
周芳坚,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教育背景: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当年考上该校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师从申鹏飞教授。1988年考上博士研究生,拜师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张时纯教授。1993年和1998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泌尿外科进修。在工作经历: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在湘雅医院泌尿外科工作,历时2年多,先后在胸外科、骨科、烧伤整形外科、普通外科和急诊外科培训。在完成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培训后,于1991年晋升为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此期间跟随导师申鹏飞教授和张时纯教授一边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一边进行科学研究。为开阔视野和获取新知识,于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考取公费留学,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拜师国际知名泌尿外科专家小柳知彦教授。小柳教授曾留学美国7年,在Michigan大学完成总住院医师训练后才返回日本。他在尿流动力学、神经泌尿学、腔内泌尿外科和小儿泌尿外科等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特别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和儿童先天性尿道下裂的诊治与科学研究方面享誉国际泌尿界。作为在北海道大学医学部泌尿外科留学的第一个中国人,周芳坚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接待,不仅可以参与科研活动,还直接参与临床诊疗工作,跟随小柳教授出门诊、做手术和去有关教学医院出诊,尤其是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培训。回到湘雅医院后积极开展工作,将学到的新知识和技术用于解决病人的疾苦。在湘雅医院先后开展了输尿管镜技术、经尿道电切前列腺手术和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获得了多个奖项,开创了一天作6台前列腺电切手术的纪录,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手术经验。当时外伤性后尿道狭窄修补手术是泌尿外科领域中难度大和失败率最高的手术之一,当时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长达4-6周。周芳坚利用在日本学到的新技术对既有的后尿道修补手术进行了改良,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包括合并尿道直肠瘘)病人一次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而且将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缩短至2周。由于大量开展微创手术和技术改良,手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由于成绩突出1994年晋升为泌尿外科副教授并担任科秘书,是当时湘雅医院外科系统中最年轻的副教授。泌尿外科领域的疾病种类繁多,有结石、前列腺疾病、尿路梗阻、先天畸形、肿瘤和创伤等,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的技术多,而且与尿路有关的并发症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处理非常困难。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泌尿外科医师,必须不断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进行改良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是非常艰难的手术,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医生来说都是如此。该手术涉及泌尿、生殖和消化三大系统,手术步骤繁多、操作异常复杂,手术时间漫长、术中出血多,并发症多高达50%,手术死亡率5%-15%,风险非常大。但它是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医患双方都不能很好面对该手术,许多浸润性膀胱癌病人因此没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治疗而丧失了生命。为作好这个手术,周芳坚于1998年再次到北海道大学泌尿外科跟随小柳知彦教授学习。他阅读了大量有关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的文献,还阅读了与膀胱、前列腺及其周围解剖有关的大量研究论文,包括1910年代解剖学家发现在男性后尿道存在一种介于横纹肌和平滑肌之间的肌肉的研究论文,直到60年后美国著名的泌尿外科医师Walsh教授为解决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性功能障碍而进行的一系列盆腔解剖学研究,才发现该肌肉对男性控尿功能也非常重要,并命名为后尿道横纹括约肌。除了读书和文献,还反复观看了几十盒有关盆腔解剖和膀胱前列腺手术的录像带,从头到尾仔细观摩了北海道大学泌尿科当年所有的膀胱和前列腺手术,不断地揣摩书中没有记录的技术细节,思考改良和提高的对策,一门心思要将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这个手术改良到极致,为广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造福。经过一年多学习后他再次回到湘雅医院,非常渴望尽快将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为病人解除疾苦。此时恰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要创建泌尿肿瘤外科,邀请周芳坚作为学术带头人筹建该科。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为了心中的梦想,他谢绝了老师和同事们的挽留,毅然离开了湘雅这个享誉国内外和令人十分向往的古老而生机勃勃的大医院,来到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艰苦创业。但重新开始并不容易。没有病房、没有助手、没有专业护士、甚至没有专业水准的导尿管!怀着一片梦想和满腔激情,从培养新人和专业护士开始,从最基本的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断和治疗工作开始,逐步将新科室的工作铺开。2000年初第一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获得成功,术后病人顺利恢复了排尿功能,还保留了性功能,至今仍无瘤生存。为了进一步做好这个高难度的手术,周芳坚不断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又先后到美国的Miami大学泌尿外科、南加州大学Norris癌症中心、哈佛大学麻省总院泌尿外科等世界知名医疗中心参观和短期学习,并多次参加美国泌尿外科年会和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历时10余年,对根治性膀胱切除、肠道原位新膀胱和Bricker术等尿流改道手术进行了不断改进,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现在平均为4小时、最快2个多小时即可完成手术,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现在大部分病人已不需要输血),更重要的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死亡率降低,病人远期生存率提高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早在1998年日本进修时周芳坚就敏锐地发现,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具有广阔前景,是现代外科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后,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于2000年从开展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开始,周芳坚带领其团队相继成功开展了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即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和前列腺癌根治术等。并经11年的不断努力,将代表现代外科领域中最高技术水准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引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这是广东省引进的第二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16年1月4日在机器安装调试当日即成功实施了该院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精细精准微创的优点,术中视野清晰、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康复快,例如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即可出院。至2016年10月周芳坚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100例泌尿生殖系肿瘤的根治性手术。不仅如此,周芳坚特别注重对青年医师的培养,现在他的团队中已有6组人可以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泌尿生殖系肿瘤的手术治疗的总量在广东省遥遥领先,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现在内镜下微创手术比例已经达到全部手术的70%以上。周芳坚带领的团队以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断改良创新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理念建设泌尿外科,由于治疗效果卓越,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来就医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科室床位不够用,不少病人等待入院心急如焚,在取得医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反复协商,于2009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58医院开设了泌尿肿瘤合作病房,部分缓解了住院难的问题。2011年门诊病人超过了90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200多人次,手术900台次。从2013年11月开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扩展到2个病区,72张病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6年手术量达到2200台次,2017年预计为2500台次,已经成果国内最重要的泌尿生殖系肿瘤诊疗和科研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此,周芳坚个人已经积累了3000余例内镜下微创手术的经验,包括700多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手术、1000多例肾癌根治术和保肾手术、和500多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成功处理泌尿系统严重并发症(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损伤和输尿管漏、膀胱阴道瘘、尿道直肠瘘、尿失禁等)150多例。应邀到国内30多家大医院和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医院作学术讲座和表演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肾癌根治手术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每年主刀施行350多台泌尿生殖系肿瘤手术。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编了《泌尿生殖系肿瘤外科手术图谱》、《中山大学肿瘤专题学讲座》和《 膀胱癌》专著,参加《门诊外科学》、《 泌尿外科典型病例分析》、《临床尿流动力学》和中华泌尿外科学分会《肾细胞癌诊治指南》的编写工作。近10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中华泌尿外科分会前列腺癌协作组和肾癌协作组成员。还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协会泌尿外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为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和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 担任《癌症》、《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国际腔内泌尿外科杂志》中文版和《中华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及常务编委。周芳坚现在的团队有16位医生,都具有博士学位,不少有国外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教育和训练背景,年轻、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不断改良和创新,积极进取”的科室文化,为建立国内一流的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治中心而努力工作。
擅长领域
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肾上腺肿瘤和睾丸肿瘤临床诊治。尤其擅长肾部分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手术(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小切口手术、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